国产XXXX视频在线,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的片子a毛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 中文 国产 综合

廉潔文化|名士文化篇之張養浩

2022-12-02 21:04:43 瀏覽量:48 責任編輯:王廣福

趵突泉是外地游客打卡濟南的首選,在來鶴橋上與趵突泉合影留念是游客們的標準動作。照片中最醒目的除了三股水之外,那座黃瓦朱柱的四角攢尖亭則更顯得古樸大氣,抱柱楹聯“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則如點睛之筆,把趵突泉的形態與氣勢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濟南人張養浩。

張養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號云莊,又稱齊東野人,他創作的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張養浩自幼以拾金不昧、勤奮讀書而聞名鄉里,先后被薦舉為學正、禮部令史、御史臺掾屬,授堂邑縣尹。元武宗至大年間,拜監察御史,因直言勸諫忤逆丞相被罷。元仁宗時,任中書省右司都事,累遷禮部尚書。英宗即位,改中書參議,未幾辭歸養親,所居“云莊”。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四月,關中大旱,張養浩復仕,為陜西行臺中丞,后因操勞過度逝世。

張養浩進入仕途之始,便立下報國之志,在宦海沉浮中矢志不渝,堅守原則。元至大三年(1310年),面對元朝腐敗的吏治和日漸混亂的政局,張養浩犯顏直諫,上《時政書》,直斥朝政沉疴十害,條條可置自身于死地。《元史》評述曰:“言皆切直,當國者不能容。” 張養浩又于至治元年(1321年)上《諫燈山疏》,勸誡元英宗勿玩物喪志,應心系天下和百姓。其憂國憂民、冒死直諫的勇氣和擔當,令人肅然起敬。

張養浩雖宦海一生,政事繁忙,但為官之余,極其重視對子女的訓誡和教育,專作《家訓》一篇以示后人。他在《家訓》中明確指出:為官者要廉潔奉公、勵精圖治,不能沉溺于聲色犬馬、驕奢淫逸。其子張引一直伴隨父親左右,深受其言傳身教的影響,繼承父親先志遺風,一生為人正直、興學教民、守身遵法、忠心報國。

張養浩一生居官清正,為當代及后世稱揚。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既聞命,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上任后,“凡所以力民者,無所不用其至”,四個月吃住在公署衙門,每念及民生痛苦,傷心悲悼,終因勞瘁而卒。“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張養浩一生酷愛園林藝術,喜歡收集奇石,其中最著名的四座以其形態特征被稱為“龍、鳳、龜、麟”四大靈石。如今,龜石就聳立在趵突泉東門內廣場西側,玲瓏剔透、姿態優美,屬奇石中的珍品,已收入《中國賞石大典》,為濟南第一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