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视频在线,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的片子a毛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 中文 国产 综合

濟南區縣負責人談新舊動能轉換:集聚發展新動能 打造跨越新引擎

瀏覽量:48 責任編輯:e23

5月13日至17日,省委、省政府舉行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暨“雙招雙引”工作表彰大會,進一步激發各級“雙招雙引”干事創業積極性,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新突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舉,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是贏得區域競爭優勢的強力抓手,是濟南踐行“走在前列、揚起龍頭”光榮使命的重大機遇。機遇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當前,大項目好項目的建設、創新平臺的搭建、良好政策環境的形成,記錄著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砥礪前行、奮勇爭先的足跡。濟南市以坐不住、等不起的緊迫感,勇于擔當、造福群眾的使命感,迅速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眼下,疾速奔進的濟南,面臨著如何“走在前列”、怎樣“揚起龍頭”、用什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命題。新動能怎么轉?舊動能怎么換?讓我們聽聽各區縣負責人有哪些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

市委常委,濟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宏志

勇做新時代動能轉換排頭兵

近年來,濟南高新區通過擴區、改革、放權,新舊動能轉換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下一步,高新區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再接再厲、再創輝煌,精準對標“1+474”工作體系,緊緊圍繞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宏偉目標,深入實踐生態賦能發展模式,以推進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做好經濟社會各項重點工作。加快實施“千百萬”產業提升計劃,每年培育一個千億級的企業或新興產業,每年至少開工建設一個產出過百億元的產業項目;通過培育優勢項目,2020年前高新區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別,并形成幾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產業集群。力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在全市平均增幅1.5倍以上,勇做新時代動能轉換排頭兵。

高新區將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在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智慧汽車等領域盡快實現新跨越;狠抓“雙招雙引”,實施有效的招商模式,圍繞上下游產業鏈條開展以商招商、企業招商,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強化招才引智,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總部經濟,打造產業發展的“聚寶盆”;加強落地考核,力促在談項目快簽約、簽約項目快落地;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縮短項目轉化和建設周期;充分利用海外機構和平臺載體,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深入實踐生態賦能式發展,全力服務企業、助推企業成長壯大,樹立生態賦能發展新標桿。以更優的質量效益、更美的城市環境、更多的群眾獲得、更強的干部作風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發起沖刺。(記者:韓霄鵬 通訊員:朱琳)

歷下區委書記馬玉星

“三管齊下”聚焦新動能

2019年,站在新起點,歷下區將堅持產業為本,為新舊動能轉換對標立靶;項目為王,為新舊動能轉換夯實基礎;招商為要,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活力。

突出產業為本,堅定不移培優勢、促升級。加快培育產業金融、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八大百億級產業,加速產業金融、商貿流通兩大產業集群向千億級邁進。東部引進金融總部和風險投資、產業基金、私募股權等新業態,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西部引進文化創意、時尚設計等新業態,打造時尚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中部引進智能制造、智慧產業及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企業,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突出項目建設,堅定不移抓拆遷、保進度。把征地拆遷作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茂嶺山、文博西兩大片區100多萬平方米拆遷,推動大規模連片開發;啟動小南營、狀元府、題壁堂等地塊征收,著力消除“城市孤島”。把服務保障作為著力點,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進機制,保障好57個續建項目;全力加快大型商業載體建設進度,形成億元樓密集區。

突出“雙招雙引”,堅定不移引增量、擴總量。實施“走出去”戰略,瞄準世界500強、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定向招商;推進“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層建筑、黃金國際廣場等10多個大型商業載體招商。大力實施“趵突”人才強區戰略,用好“歷下人才黃金15條”,確保全年新增2家省級院士工作站、6家省級眾創空間。 (本報記者 黃佳杰)

市中區委書記韓永軍

整頓提升作風打好六大攻堅戰

2019年是全省“工作落實年”,也是市中區的“攻堅突破年”。市中區將對標市委、市政府“加快把濟南這個山東龍頭揚起來,當好新時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頭兵”要求,以開展作風整頓提升活動為抓手,充分發揚“市中鐵軍”精神,下好新舊動能轉換的“先手棋”,全力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品質之區。

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高標準規劃建設“二環南路科技創新產業帶”,做強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和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濟南)基地兩大人才高地,重點打造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濟南大學科技園、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綠色智造產業園等一批產業園區,形成引領動能轉換的主引擎。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堅持“項目為王”,加快推進南北康高端商務樓宇等8大項147個重點項目特別是12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以大項目、大拆遷、大建設拉動品質市中大發展。打好“雙招雙引”攻堅戰。高水平舉辦好“品質市中·聚力賦能”推介會、中國(濟南)國際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年會等系列招商活動。打好營商環境攻堅戰。堅持事項“一次辦成”、服務“一步到家”,深入落實優化營商環境35條措施和促進企業發展100條措施。打好城市治理攻堅戰。強力推進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大棚房”整治、“三高”沿線整治等工作,讓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宜業。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依托玉符河綠色景觀走廊和澇坡峪、渴馬峪的自然生態、村居風貌和歷史文化,培育一批鄉村特色產業項目。 (本報記者劉陽)

槐蔭區委書記國承彥

擔當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一年來,槐蔭區堅持“主動融入、積極作為”,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1+ 474”工作體系,咬定“1+541”工作部署,順利完成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范圍內25個村9700多戶房屋征收拆遷工作,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重點項目順利開工、80余項重大項目落戶打下了基礎。與此同時,文化旅游產業百花齊放,商務會展產業蒸蒸日上,消費物流產業欣欣向榮,智能制造產業加速升級。產業多元興盛,引領新動能蓬勃發展,“康養名城 活力槐蔭”華麗綻放。

2019年,槐蔭區將緊緊抓住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城、會展中心啟用、半導體產業小鎮建設等重大機遇,強力推進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征收拆遷掃尾工作;積極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引進新動能“活水”,布局打造醫養健康、新材料新技術、總部經濟、會展產業、文旅消費、地鐵經濟六大產業集聚區,推動全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我們將堅持以“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為常態,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目標,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政策落實年”活動,堅持“項目吹哨、部門報到”,扎實實施“網格化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當好送政策的“及時雨”和解難題的金牌“店小二”,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把新舊動能轉換推向深入,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槐蔭智慧和力量!(本報記者 張龍)

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

實施“三區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天橋區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三區引領”,全力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攜河發展主城區。強化規劃引領,對接先行區總體規劃,高標準編制黃河至小清河區域、黃河北桑梓店規劃,規劃建設沿黃河新城區和濟濼路商貿金街。強化“雙招雙引”,大力引進新動能項目、高精尖人才,尤其加快中關村海淀創業園濟南產業基地、交通數據湖產業園、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園等簽約落地。強化項目建設,突出抓好11個市級和32個區級重點項目。強化城市更新,強化營商環境打造。

打造動能轉換樣板區。以產業為根本,做強先進制造業,打造光通訊、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百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優服務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載體建設,打造總部經濟新高地。做大電子商務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沿小清河電子商務產業帶,壯大電商產業園區,力爭電商網絡零售額三年過千億。做精現代物流業,盡快編制物流專項規劃,加快傳化泉勝公路港建設,推動巴夫洛物流園等重點物流項目盡快開工。

打造科技創新示范區。加快編制科技創新城區建設三年規劃,依托14家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北園大街“科技金街”,培育扶持5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5家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深化院企合作和產學研協同創新,讓更多科研成果在天橋就地轉化,擦亮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金字招牌。 (本報記者 張素芬)

歷城區委書記吳承丙

聚焦建設“活力歷城·魅力歷城”

歷城區將圍繞全市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要求,聚焦建設“活力歷城·魅力歷城”,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奮力爭當全市走在前列的排頭兵。

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項目為王,對總投資4091億元的192個重點項目實行專班服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項目落地見效。抓住全市規劃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有利契機,加快建設超算中心、浪潮IBM智能產業園等重大平臺項目,促進高端產業集聚;依托新東站省企總部城,大力引進各類總部到歷城落戶;加快濟南國際內陸港建設,打造全市物流中心新高地。

持之以恒優化營商環境。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到突出位置,主動對標深圳,提升境界、爭創一流。落實全省全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試點要求,進一步完善幫辦代辦實施辦法,深化“網上辦、集中批、快遞送、不見面”審批制度改革,搭建在線監管服務平臺,打造“一次辦成”升級版。

堅持不懈提升城市品質。以新型城鎮化為主線,全力實施“十化”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拆違拆臨、棚改舊改、老舊小區整治,為新舊動能轉換拓展空間。

持續推進作風轉變。堅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標先進,逢一必爭,在全區努力營造勇于擔當、善作善成的鮮明導向,為建設活力歷城魅力歷城、爭當全市走在前列的排頭兵提供堅強保障。 (本報記者 李小夢 通訊員 張鵬)

長清區委書記王勤光

發揮特色優勢 做好四篇文章

新舊動能轉換是重大責任、重大機遇、重大挑戰,長清區緊扣動能轉換主旋律,圍繞六大定位,發揮六大優勢,做足四篇特色文章,激發發展新動能。

圍繞六大定位。“六大功能定位”即創新創業活力區、高端制造集聚區、建筑建工發達區、生態旅游觀光區、健康養老首選區、宜業宜居示范區定位,這是長清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撐和抓手。

發揮六大優勢。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近靠中心城區,首條地鐵開通、鄭濟高鐵設站、國道省道等便捷的區位優勢;旅游資源優勢;大學城優勢;大學城、農高區、濟南經濟開發區三個板塊融為一體、功能配套完善的載體優勢;高端制造業鏈條不斷延伸,七大產業集聚的產業發展優勢。

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做好“加法”文章,逐步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數字創意等高端產業。做好“減法”文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為新動能騰出發展空間。做好“乘法”文章,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做好“除法”文章,堅決破除發展羈絆。全面實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制度。不斷解放思想,以思想觀念的轉換帶動發展動能的轉換。

實現一個目標,即做好新舊動能轉換的“長清答卷”。著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培育高端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扶持新興業態、融合發展要素、解放思想觀念、理順體制機制、清除發展障礙,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本報記者 邵明紅 通訊員 李娜)

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

韓偉以“項目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撤市設區以來,章丘區搶抓歷史重大機遇,全力加快對接融入濟南步伐,以省會城市副中心為目標定位,實施交通、生態、產業、城鎮四大提升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全區發展進入了區域城市化、城市現代化的發展新階段。

下一步,章丘區將對標對表“1+474”工作體系,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敢于擔當,狠抓落實,聚焦經濟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產業升級,堅持要素向優質項目集聚、企業向專業園區集中、產業向優勢集群發展,構建高端高質的產業體系,加快打造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堅持科學謀劃,提升發展格局。以經十東路科創大走廊為龍頭,科學布局發展空間,統籌各類創新平臺,集聚高端優質項目和高層次人才,提升現代化發展水平。堅持高端高質,提升產業支撐。持之以恒抓好“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產業集聚,構建高端裝備制造、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食品飲料和文化旅游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精品意識,提升城鎮品質。狠抓生態環保,用好特色文化資源,加強規劃設計和一體化布局,以工匠精神建設、用繡花功夫管理,打造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堅持民生為本,提升宜居水平。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加大投入,補齊短板。對標“五大振興”,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為濟南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章丘貢獻。(本報記者 錢堃 通訊員 孟凡庚)

濟陽區委書記呂燦華

四個“聚焦”加速動能轉換

當前,濟陽迎來省城擁河發展、先行區建設、撤縣設區等多重機遇疊加的發展黃金期,這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寶貴契機和良好環境。濟陽將抓住機遇釋放的紅利,堅持實干、反對虛功,舉全區之力加速推進動能轉換。

聚焦產業提升轉內核。牢牢牽住產業項目這個“牛鼻子”,堅持“抓新不放舊、抓大不放小、抓外不放內、抓工不放農”,加快實施“傳統產業提升”計劃、“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改造提升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現代物流三大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技、總部經濟三大新興業態,全面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產業體系和發展模式。

聚焦人才科技轉動力。借助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山東分中心、山東省專家服務基地等平臺載體,三年內集聚全球頂尖制造業人才10名、國內創業創新人才100名、高端研發人才300名,依托人才推進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有力的“源動力”。

聚焦深化改革轉體制。充分發揮先行區主體功能區優勢,堅定不移推進濟北開發區改革、“一次辦成”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著力構建協同高效、科學規范、內聯外暢的政策保障體系、資金保障體系等,打破束縛新舊動能轉換的體制機制障礙。

聚焦干部隊伍轉理念。努力建設“專家型”干部隊伍,讓實干會干、雷厲風行成為濟陽干部的鮮明標簽,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堅強保障。 (本報記者 王寶靜)

萊蕪區委書記馬保嶺

全力打造山東硅谷智造長廊

2019年是萊蕪區融入省會濟南的開局之年。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對萊蕪提出的“四個一體打造”發展定位,全面對標“1+474”工作體系,“打造森林水城、建設生態萊蕪”,大力實施“12347”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山東硅谷、省會智谷、濟南第二總部,加快建設省會“智造長廊、康養之都、文旅勝地”,全力撐起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南翼,為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萊蕪力量。

高點對標趕超,推動高質發展。“省內咬住章丘、瞄準歷下,省外對標余姚”,到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

聚力產業發展,加速動能轉換。聚焦增量崛起,培育以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為支撐,以文旅康養、現代物流和現代農業三大配套產業為重點的“4+ 3”產業體系。聚焦園區升級,實施園區平臺提檔升級工程,提升園區專業化水平。聚焦存量變革,支持“兩鋼兩電”加入“外熱入濟”工程網,建設不銹鋼基地和鋼鐵循環經濟示范基地。

聚焦“雙招雙引”,增添發展動能。抓牢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引進過億元以上項目8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億元以上;完成招才引智“4613”目標。強化項目建設“關鍵支撐”,新開工大項目70個以上,竣工投產項目60個以上。聚焦科技創新“根本保障”,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達到15%。 (本報記者 鹿振林)

鋼城區委書記武樹華

加快建設富強和諧綠色新鋼城

鋼城區將全面對標“1+474”工作體系,按照“1+565”工作思路,擔當作為、快干實干,著力建設富強和諧綠色新鋼城,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創建國家中心城市作出鋼城貢獻。

以產業提升為主線,塑造動能轉換引擎。重點按照“把產業轉型升級放在首位”的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堅決轉、加快轉,力爭經過5年努力,打造精品鋼、綠色裝配式建筑2個千億級產業,智能(先進)制造、新材料等4個百億級產業。

堅持“項目為王”。對總投資365億元的包括11個市級重點項目在內的58個重點項目,實行“領導掛帥、專班推進、掛圖作戰”,全力加快項目建設推進步伐。

堅持“雙招為要”。在招商引資上,按照“5+1+N”模式組建信息搜集專班和招商代理專班,儲備了22個在談項目、16個簽約項目。在招才引智上,制定了《加快建設“智匯鋼城”人才高地的實施意見》,促進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加快動能轉換的“智力引擎”。

堅持“企業為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全面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推進中小微企業培育提升、鋼貿企業轉型升級。

以環境建設為抓手,拓展動能轉換空間。優化園區環境,加快鋼城經濟開發區建設,實施產業規劃、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等十大提升工程,打造動能轉換的“先行區”。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城市環境,打造“引領時尚的生態區、山水相融的宜居城”。(本報記者郝磊通訊員馮建華)

平陰縣委書記朱云生

聚力大項目攻堅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縣域加快發展必須把握的關鍵環節。平陰縣將全面對標“1+474”工作體系,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立足自身優勢,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提質、新興產業培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縣域發展競爭力。

以“雙招雙引”為抓手,集聚發展新動能。持續推進大項目攻堅行動,用好平陰清潔能源、金屬管路連接件兩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品牌,聚焦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產業,推動“雙招雙引”實現新突破。建立“雙招雙引”大排名機制,落實指揮部推進機制、縣級領導包掛重點項目制度,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以提質增效為核心,塑造發展新優勢。聚焦“互聯網”“企業上云”,加快企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推動機械制造、炭素電極、醫藥食品、水泥建材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以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為抓手,依托玫瑰小鎮、阿膠小鎮、泉水小鎮建設,加快推進玫瑰谷、海升農業、優然牧場、東方希望等項目建設,推動農業與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探索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發展新路子。創新選聘本土高校畢業生擔任鄉村振興助理員、選派縣直機關干部成立鄉村振興指導隊,為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報記者 馮經偉)

商河縣委書記陳勇

聚焦“雙招雙引”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圍繞建設濟南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京津冀與北岸先行區的產業承接地、全國溫泉度假康養福地,商河縣將聚焦“雙招雙引”、項目落地,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通”。積極配合協調濟濱城際鐵路、濟樂高速南延線、商河通用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打破交通瓶頸;積極引進大型物流企業,大力發展電商產業,打造南接濟南、北聯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開放高地。

“招”。建設承接載體,全力“雙招雙引”,推動已簽約的美國康寧、三一筑工、醫藥產業園等項目盡快落地;加快工業園區化、園區專業化,發揮經濟開發區龍頭帶動作用,今年再開工建設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9個“雙招雙引”專班盡銳出戰,主動對接首都產業轉移,聚焦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健康養生等重大產業項目,引進產業及人才,努力打造新優勢。

“優”。致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發揮溫泉、生態、農業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北緯37°溫泉MALL、溫泉小鎮、文化藝術旅游小鎮、旅游商貿街區,推進綠港農業、智慧農業等高端設施農業項目建設,積極承辦更高層次花卉文化展會,建設以溫泉為特色的健康養生休閑度假區,叫響“溫泉花鄉·生態商河”名片,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和集中審批服務改革,當好“店小二”和“繡花者”,抓好矛盾信訪問題化解,深化法治商河建設,打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讓城市更有溫度、發展更有活力。(本報記者 李冬陽 通訊員 張鳴)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宋衛東

加快項目落地 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2019年,先行區作為新舊動能轉換攻堅戰的主陣地,將加快項目落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大力實施“雙招雙引”,突出大項目引領,重點培育先進制造業,確保今年開工項目25個,簽約項目40個,儲備項目10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力爭2020年實現翻番。加快拆遷建設,打造城市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三橋一隧”建設,今年開工道路17條,總長約100公里,啟動20公里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示范段工程,同步推進水電氣暖等市政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率先實施5G網絡試點,建設智慧城市。集中力量推進153個村、約12萬人的征遷工作,今年開工建設300萬平方米安置保障房,3年內全面完成1000萬平方米13個安置區的建設任務。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一次辦成”新樣板。完善“拿地即開工”措施,推行區域綜合評價,實現“多評合一”。推進容缺受理、優化審批流程,完善建設領域“負面清單”和“六個一”高效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先行區“大部制”改革,實行全員崗位聘任、績效考核。大力強化街道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職能,建立重心下移、權責一致、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深入推進公共產品服務的市場化配置,讓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在先行區迸發,讓每一位百姓享受到更加專業便利優質的服務。(本報記者 王寶靜 李冬陽)